自1956年云南省大理农业学校成立以来,学校就设置了农学、林业等相关涉农专业,数十年来为云南省、大理州培养了大批农林类技术技能型人才。2013年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完成组建,分别成立了农学系和林业与园艺系。在国家大力推进“双高”建设背景下,随着学校的改革和发展,2020年10月学校在原有农学系和林业与园艺系的基础上组建了农学学院,新学院成立以后无论是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还是在实验实训条件方面都得到很大提升,办学实力得到显著增强。
一、师资介绍
农学学院注重师资队伍建设,现有职工47人,在编专任教师34名,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0人、讲师11人,引进大理州“霞光计划”人才博士1人。目前,学院有在校学生1069人,专任教师中硕士及以上比例为65%,高级职称比例达38%,学院有3人被评为大理白族自治州优秀教师。近三年来,学院教学团队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能力大赛二、三等奖各1项,州级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2项。现学院师资队伍初具规模,结构趋于合理,整体教学能力与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形成了一支能适应现代高职教育的教师队伍。
二、专业建设
农学学院下设农学、林学、工程设计3个教研室,开设有作物生产与经营管理、植物保护与检疫、中草药栽培与加工技术、设施农业与装备、林业技术、园艺技术、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园林技术、水利工程、环境艺术设计10个专业。自成立以来,学院不断整合资源,狠抓专业建设,现有校内实验实训室29个,校外实习基地9个,博士工作站1个,开设有“绿翔培优班”和“卉兴班”2个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冠名班。学院较好的实验实训条件和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人才培养
以培养农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实行专科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教育模式。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使学生具备“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继续教育有基础、发展有空间”的现代职业素质。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不移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加快推进内涵建设,“三教”改革,强化服务意识、质量意识与标准意识,规范教学管理,把学生需求、社会需求与学生素质和技能培养有机融合在一起,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近三年来,学院相关专业学生参加国家和省、州各级职业技能大赛获奖十余项,其中,2022年杨长娟老师指导的王玉阳同学荣获国家职业技能大赛高职组花艺比赛三等奖。
四、科研与社会服务
学院教师积极申报和参与各级科研项目,积极履行高校社会服务的职责。截止目前,专业教师积极为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开展专项技术培训3万多人次,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学院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等工作,累计完成科研课题21项。学院立足自身专业优势,全力支持“三区”科技服务,先后有12位教师被云南省科技厅认定为“三区”科技服务特派员。
五、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
在学校党政的全力支持下,学院积极探索产学研一体化运行模式,通过与云南英茂花卉有限公司、云南新鸿源植保科技有限公司、云南卉兴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大理兰国花业有限公司、大理先锋林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云南四角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30多家企业的合作,产教融合、工学交替的教育教学机制有了新的突破。2019年7月学院园艺技术专业与兰国花业有限公司共建的“兰花生产性实训基地”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示范性实训基地”;2021年农学学院建立了“无人机驾驶”和“不动产数据采集与建库”2个“1+X”证书培训试点;2022年学院园艺技术专业通过云南省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立项评审。
六、学生就业
学生通过参与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模拟求职大赛、创新创业能力比赛等形式,职业生涯规划、求职创业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学院鼓励毕业生多形式、多渠道就业,2022届毕业生412人,其中,参加专升本考试247人,最终录取205人,参考人数占毕业生人数达60%,录取率高达83%。数据显示,学院各专业毕业生对教学满意率在98%以上,近三年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平均在90%以上,其中,园艺技术专业、植保保护与检疫专业一次性对口就业率在85%以上。毕业生受社会的认可度逐年提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率在95%以上。